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更新:民生等4家银行排名下滑,南京银行首次上榜
9月22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
蓝鲸财经记者整理发现,与前一次名单相比,新一期名单的银行数量从19家增至20家,南京银行首次入围。
同时,部分银行在组内排名亦有变化。其中,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和浦发银行各上升1位,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以及邮储银行排名则各下降了1位。
南京银行首次上榜,4家银行排名下滑
此次认定的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
根据最新名单,第一组10家,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蓝鲸财经记者注意到,与前一次名单相比,本次名单最大的变化即银行数量从19家增至20家,南京银行首次入围并进入第一组行列。
其余银行分组未有变动,不过,部分银行在组内排名发生轻微变化。其中,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和浦发银行各上升1位,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以及邮储银行排名则各下降了1位。
实际上,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每年开展一次,今年是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连续第三次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首批名单于2021年10月公布。具体而言,第一组8家,包括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4家,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2022年9月,第二批名单更新。其中,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评估维度包括规模、关联度等
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较大、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不可避免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20年12月,央行、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下称《评估办法》)。评估维度涵盖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项一级指标以及金融机构间资产、金融机构间负债等13个二级指标。
对于参评银行范围,《评估办法》进行了划分。若银行以杠杆率分母衡量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在所有银行中排名前30,或曾于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则可以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银行业内的“优等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当日,《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亦同时发布。
不同组别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监管要求如何规定?彼时,两部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附加杠杆率为附加资本的50%,分别为0.125%、0.25%、0.375%、0.5%和0.75%。
在公布2023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同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的要求,共同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规定满足附加资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不断夯实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继续浏览有关 银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