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投资 增持 经济 金融 银行 汽车 法律 法制 大学 创业 求职 科普 文化 大数据 新能源 社会万象 消费金融 金融机构 美元指数 食品安全 科技新闻

理想I II vs Model Y L:谁是六座驾驶之王

时间:2025-11-22作者:财阀佳分类:汽车教育浏览:4917

今天,特斯拉Model YL正式发布,与理想i8一同展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没有”这一概念。李想的观点是否正确,大家自行判断,以下是我的观点。

上个月,我在杭州试驾了理想i8,早上9点多出发,12点便赶往上海,此前已完成视频录制。视频中表达的是试驾2小时后的初步感受。

在视频中,我建议理想i8不要参与价格战,理由有三:

- 第一,2025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没有赢家。既然企业利润仍为正,不如谨慎度过2025年;

- 第二,理想i8的产品价值较为内敛,包括内饰质感、辅助驾驶、底盘调校以及NVH等方面,这些特点难以通过语言或画面充分展现。因此,参与价格战将处于不利地位。

- 第三,理想i8作为六座SUV,凭借纯电架构实现了宽敞的空间,同时驾驶体验优于许多五座SUV。这种感受与李想所说的“既是SUV也是MPV还是轿车”不谋而合。

基于第三点,理想i8是一款相当独特的“有没有”产品,其策略应是“花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群”。由于其独特性,消费者愿意接受较高的价格,类似于MEGA HOME;而不应参与不属于自己的市场竞争。

这些观点是在上个月试驾当天提出的,并非事后之言。仔细思考,其实与李想上周的观点不谋而合。

然而,严格来说,理想i8尚未独特到这一赛道上只有它。以下为两款车型的尺寸对比:

- 理想i8:5085×1960×1740mm(轴距3050mm)

- 特斯拉Model YL:4976×1920×1668mm(轴距3040mm)

从尺寸上看,两款车都在追求“六座但好开”的设计理念。所谓好开,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和底盘特性两方面。

- 灵活性:车身短、车身窄、车头短则更好开。其中,车宽的影响最大,1960mm和1999mm的差异显著,而Model YL的1920mm则更显灵活。

补充两点:一是有人认为车头长影响驾驶习惯,但长期使用后,车头短的车型显然更好开。例如,驾驶劳斯莱斯时,车头长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是后轮转向可以提升运动时的灵活性,但如果空间绝对数值较小,如车位狭窄,后轮转向也无能为力。

- 底盘特性:对于如此大的车型,不追求赛道操控,但要尽量减少船感,保持舒适的同时提升驾驶信心。与尺寸无绝对关系,但一般来说,车越小、底盘越低,越容易实现好开。

为什么六座SUV好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因为关注底盘的用户众多,而是因为一旦六座SUV足够好开,就能抢占五座SUV的更大市场。如果六座SUV的驾驶体验与五座SUV相当甚至更佳,那么作为四座或五座车使用时,六座SUV将更具优势;作为六座车使用时,更是五座车无法比拟的。

也就是说,如果六座SUV好开,相对于五座SUV将形成“高频场景更好用、低频场景人无我有”的优势。这一道理可以从Model YL对Y长续航版的冲击中看出,尽管价格高出两万,但性能提升显著,可以预见Y长续航版必须降价才能销售。

因此,从“六座但好开”的角度来看,李想说理想i8处于“有没有”的竞争赛道是有道理的。然而,随着Model YL的发布,这一赛道的竞争者增多,i8是否仍为“独一份”值得商榷。Model YL显然也具备良好的驾驶体验,这是可以预见的。

Model YL的加入是一件好事,说明“六座但好开”并非虚幻的市场,而是多家车企共同关注的真实赛道。可以预见,未来这一赛道将有更多车型加入。

当然,i8与YL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显著,如绝对空间、智能驾驶(考虑价格)、智能座舱、NVH等方面,理想i8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品牌方面,自主品牌面对特斯拉仍存在劣势。因此,理想i8仍可视为处于“有没有”的竞争赛道。

阅读本文后,您可能会认为我是否过于看好理想i8?我并非看好,其销量仍难以预测,我只是认为理想i8是一款优秀的产品。我的电车长途群友曾对我说:能否对i8手下留情,不要过于看好它;因为抗博喜欢的车大多销量不佳……

实际上,这并非我的喜好小众,而是一款较为创新的车型,其成功面临更多困难和不确定性,营销和销售中均存在挑战,审美上也需要时间和方法来争取认同,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表现。

我推荐的车型确实都相当不错,包括那些一直“小众”的车型,如小鹏G9,跟随我购车的用户也一直认为这些车型表现优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