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投资 增持 经济 金融 银行 汽车 法律 法制 大学 创业 求职 科普 文化 大数据 新能源 社会万象 消费金融 金融机构 美元指数 食品安全 科技新闻

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叫停频现 理财产品怎么了?

时间:2024-01-10作者:chy123分类:房产旅游浏览:21621评论:0

多理财公司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最近一段时间,晓阳(化名)有点心里没底,他不知道还要不要入手理财产品。不久前,晓阳购买的一款城商行理财产品刚刚自动赎回到账,彼时购买时业绩比较基准为3.67%,可当再想购入时,晓阳却发现,这款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至3.55%。

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偶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有不少理财公司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下调。近日,光大理财发布《关于阳光金创利稳健日开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的公告》表示,根据产品说明书约定及当前市场情况,自2023年12月13日起(含)针对“阳光金创利稳健日开”理财产品(EW1451)D类份额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年化)为2.1%-3.1%,未调整前,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4%-3.4%。

华夏理财、农银理财等理财公司也对部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具体来看,华夏理财表示,自2023年12月23日起,“华夏理财龙盈固定收益类G款65号半年定开理财产品”将进入下一封闭期。根据市场情况及产品运作情况,拟将下一封闭期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2.90%-3.20%(年化)。产品扣除各项费用后,当期实现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05%的部分,收取50%作为管理人的超额管理费。

农银理财在公告中指出,今年初以来,债券静态收益率出现幅度较大的下降。基于当前市场情况变化,该公司拟对农银理财“农银安心・半年开放”第2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尊享款)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自2023年12月16日开始的封闭期起(含当日),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由3.75%调整为2.9%-3.3%。

据了解,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指按照投资性质的分类,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的产品,并非指保本或收益固定),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等,贡献基础收益,杠杆率不超过140%。

谈及多家理财公司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考量,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净值化时代下,银行理财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对业绩比较基准作出调整以修整投资者预期,此次业绩基准下调产品多为固收类产品,此类产品配置较多债券类资产,收益表现与债市表现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债市收益率呈震荡下行趋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品的收益表现,因此理财公司选择通过调降业绩基准以贴合产品实际业绩表现,降低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

超2000款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叫停频现 理财产品怎么了?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进入净值化时代,不再保本保息。彼时,受债市、股市波动影响,2022年3月、11月左右,理财产品曾出现了两次“破净潮”。

在今年债市回升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整体表现出现了回暖。叁叁(化名)购买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5.3%,本来想着好好持有产品再赚一些收益,可让她没想到,产品竟然提前终止了。“产品就运行了几个月,终止前的年化收益率为5.01%,现在已经很难买到这么高收益的产品了。”叁叁表示。

导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的原因很多,业绩不达预期、规模缩水、存在合规风险等都是诱因。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2023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2069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开年至今,包括华夏理财、交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均有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近日,华夏理财一口气发布公告,对四款理财产品进行了提前终止操作,这四款理财产品分别是“华夏理财龙盈ESG固定收益类9号一年定开理财产品”“华夏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半年定开理财产品5号”“华夏理财固定收益纯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6号”“华夏理财固定收益纯债型半年定开理财产品2号”,成立时间分别为2020年12月23日、2021年6月24日、2022年12月29日、2021年12月23日,对终止原因,华夏理财称,“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经审慎评估提前终止”。

在宣布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中,绝大部分的存续期在1年以上,也有个别产品存续时间仅维持半年。例如,一家理财公司推出的开放式理财产品,于2022年12月成立,提前终止日期为3月9日,存续期不足半年;盛京银行推出的“盛京银行添益系列理财产品六个月定开67期”于2022年9月8日成立,该行选择在今年3月9日提前终止了这款产品。

在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看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大多是因为产品业绩不理想,且未来较长时间也很难达到预期投资业绩,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可以达到止损的目的。这对投资者来说会产生负面影响,投资者会对金融机构的资管水平产生质疑,此外,产品提前终止后,投资者需要重新对理财资金进行规划,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崔盛悦补充称,对于机构来说,提前终止产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一方面是产品的业绩表现不佳,触发了某些提前终止条款;另一方面是市场出现某些无法预期的较大变化,产品管理人在综合考量后认为后续影响因素不可控,因此选择提前终止产品来规避风险;还有一个原因,部分产品规模过小,无法支撑产品运作成本,理财公司为保障投资者权益,从而进行提前终止操作。

应继续加强投教工作

净值化转型对理财公司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已有不少理财公司陆续推出主打“低波稳健”的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也有理财公司采用“破净”不收管理费的措施。

但究其根本,加强风险保障机制,防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挖掘优质资产并精细化管理资产组合才是要义。

此前有理财公司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在战略配置上,一方面持续整合权益、量化、交易、套利等多策略投资体系,满足各类理财产品不同的收益、回撤和波动性需求,持续不断优化产品净值表现,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把握市场机会,推出高收益债、权益FOF、量化类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高收益投资机会,充分满足中高风险客户的配置需求。

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之后,金融机构一直比较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正如刘银平所言,在公众媒体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向投资者普及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概念,目前,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有一定认识,但少部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理解仍留在“刚兑”阶段,对净值波动较大的理财产品接受程度较低。

刘银平进一步指出,接下来金融机构需要继续加强投教工作,例如,在“稳净值”方面,理财公司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提高固收类理财产品发行比例、提高存款及高信用等级债券配置比例、谨慎配置权益类资产、力推采用混合估值法的产品、策略性调整产品费率等,尽量满足投资者对稳定净值理财产品的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