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来了!“三对关系”看平安浙江建设如何久久为功
浙江卫视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23季《平安浙江》5月9日晚播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何艳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丽君,通过一个个基层实践、一组组亮眼的数据,现场分享平安浙江建设20年成就,深刻阐释大平安建设蕴含的丰富内涵、科学规律和时代价值。
2004年,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20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平安浙江”建设,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始终坚持“大平安”建设战略理念,把平安建设贯穿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真正从治安上升为治理,走出了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平安建设新路径。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何艳玲认为,平安不只是一种安全感,它还是安定感,它还是幸福感。大平安的“大”,是一种大的视野,是一种大的格局,是一种大的筹划。每一个人都在平安建设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体现为共建、共治、共享。当年,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擘画平安浙江的时候,提出了“五个更加,六个确保”的总体目标,实际上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提出的系统概念,这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系统观是一脉相承的。
20年来,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活力和秩序、韧性治理和刚性治理等关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结合,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20年来,浙江坚持下访接访工作导向,推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心连心解民忧、实打实惠民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华说,我们常常把治理理解为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就体现了源头治理。源头治理,中心在基层。基层要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缓解病症,不能去病根,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彻底根除病痛。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在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浙江提出,以平安浙江建设新成效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整体跃升,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共进的新格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丽君说,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来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跟高水平安全,是一体两面、一币两面的关系,两手一定要一起抓。另外,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电信网络诈骗,就是伴随高质量发展产生的。需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法治的手段更好地来推动平安浙江建设,包括安全素养、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建设格局。
站在二十年的新起点,浙江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以一言九鼎之志、拔山扛鼎之势、革故鼎新之志,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更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护航添彩。